被吼大的娃,逃不出的七大成长伤“再不听话我就揍你了!”“说了多少遍还记不住,你是猪脑子吗?”生活中金财顺,不少家长在情绪失控时,总会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或许你觉得这只是一时的情绪发泄,孩子“忘性大”,过会儿就好了。但事实上,吼叫就像一把无形的刀,会在孩子心里留下深深的刻痕,催生出难以磨灭的成长创伤。以下这七种性格缺陷,可能正悄悄缠上被吼大的孩子,宝妈们一定要警惕。一、极度自卑,总觉得“我不行”长期被吼叫的孩子,会潜移默化地认同父母的负面评价。当“你真笨”“这点事都做不好”的声音反复出现,孩子会逐渐相信自己就是这样糟糕的人。他们不敢尝试新事物,遇到困难第一反应是“我肯定做不到”,甚至会害怕得到关注,因为“我不值得被喜欢”。就像一株总被暴雨冲刷的小苗,连抬头迎接阳光的勇气都会慢慢消失。二、敏感多疑,活在“别人怎么看我”的焦虑里父母的吼叫往往是突然且情绪化的,孩子永远不知道哪句话、哪个动作会引爆父母的怒火。久而久之,他们会变得异常敏感,习惯性观察别人的表情和语气,试图预判对方的情绪。哪怕是别人一句无心的玩笑,他们也可能解读为“他是不是在嘲笑我”,整天活在对他人看法的焦虑中,很难轻松自在地与人相处。三、缺乏安全感,对关系充满不信任对孩子来说,父母本应是最温暖的港湾。可当港湾变成随时可能“暴风雨”的地方,孩子会陷入深深的不安:“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这种不安全感会延伸到所有关系中,他们害怕被抛弃,不敢完全信任别人,哪怕是亲密的朋友,也会下意识地保持距离,内心始终像悬着一块石头。四、暴躁易怒,复制“吼叫式”沟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吼叫是最糟糕的“示范”。被吼大的孩子,往往会模仿父母的处理方式——当自己情绪激动时,也会用吼叫、发脾气来解决问题。他们可能知道这样不对,却控制不住自己,因为从小到大,他们只学会了这种“表达”情绪的方式。长大后,这种暴躁的性格很容易破坏人际关系,甚至影响家庭幸福。五、自我否定,习惯“讨好”别人为了避免被吼叫,孩子会慢慢学会“察言观色”,努力迎合父母的期待:“只要我乖乖听话,爸爸妈妈就不会生气了。”久而久之,他们会把“讨好”当成生存本能,习惯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优先满足别人。哪怕自己受了委屈,也会想“是不是我做错了”,甚至为了得到认可,不惜牺牲自己的感受,活得越来越不像自己。六、怯懦胆小,不敢争取自己的权利长期被吼叫的孩子,会对权威产生本能的恐惧,甚至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了不敢告诉老师;课堂上,明明会的问题也不敢举手;长大后,遇到不公平的待遇,也只会默默忍受。他们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即使笼子打开了,也不敢飞向天空,因为害怕“出错”会再次招来责骂。七、缺乏主见,人生被“不敢”绑架因为害怕犯错、害怕被否定,被吼大的孩子很难形成自己的主见。遇到选择时,他们总会犹豫不决:“这样做会不会不对?”“要是失败了怎么办?”甚至会习惯性地把选择权交给别人,哪怕心里有不同的想法,也不敢坚持。久而久之,他们的人生会被“不敢”绑架,错失很多机会,活得被动又压抑。写在最后每个孩子都渴望被温柔对待,而吼叫带来的伤害,可能需要用一生去治愈。或许我们偶尔会控制不住情绪,但请记住:教育的本质是引导,不是发泄。当你想吼叫时,不妨先深呼吸30秒,蹲下来听听孩子的想法——也许,温柔的沟通,比所有吼叫都更有力量。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爱与尊重中长大,不必带着童年的伤痕,小心翼翼地前行。
展开剩余8%发布于:广东省博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