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守护好中华民族发展根脉的故事万生优配,每天都在这片壮美辽阔的土地上发生着……
六月下旬,虽已入夏的季节,但“一日看四季”依然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的天气常态。
“心手相牵”的鄂陵湖和扎陵湖。
6月20日傍晚,玛多县城和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核心保护区———鄂陵湖、扎陵湖沿线降雪。6月21日清晨,记者随“网链果洛融汇新篇”媒体采访团一行,出玛多县城,踏着夏日的白雪,一路向西,向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的核心地带——鄂陵湖、扎陵湖进发。沿途,藏野驴、斑头雁、藏羚羊等随处可见,或低头觅食、或嬉戏奔走,悠然自得,一幅生态保护带来的人、动物、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展现在记者眼前,美不胜收。更难得的是,记者还有幸路遇了4只黑颈鹤相聚湖边。“鹤、藏羚羊等动物都是吉祥之物,是国家坚定的生态保护意志,以及青海各族人民众志成城的保护决心,带来的吉祥如意!”随行的司机扎西多杰高兴地说。扎西多杰告诉记者,因为生态保护的力度大,玛多的降雨降雪更多了,藏野驴、藏羚羊、熊、斑头雁等越来越多了。
藏野驴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自由驰骋。
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大河从青海省起源,统称三江源,总面积约39.5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全球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万生优配,有“中华水塔”之誉。
三江源国家公园,由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3个园区组成,总面积19.07万平方公里。
黑颈鹤在湖边漫步。
2021年10月12日,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成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承担着为全国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的重大职责。
流经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的黄河。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境内,面积1.91万平方公里,涉及玛多县黄河乡、扎陵湖乡、玛查理镇19个行政村。其中,核心保育区面积0.86万平方公里。
万生优配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藏羚羊的家。
奔腾不息的母亲河黄河,每滴河水都有一滴“三江源”保护区之水。
鄂陵湖、扎陵湖,黄河奔流到海始发点的两个最大的源头活水。
措哇尕则山(或巴颜郎玛山)顶峰,海拔4610米,也是鄂陵湖、扎陵湖的至高点。黄河源头的标志性纪念碑——“黄河源头”纪念碑(俗称牛头碑)耸立其上。
鸟儿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自由飞翔。
登高望远,鄂陵湖、扎陵湖以及环绕四周山脉一览无余。定睛细观,鄂陵湖、扎陵湖水如淡蓝色宝石般光芒四射;遍布四周的绵延雪山融化的雪水,经年累月,生生不息流淌进鄂陵湖、扎陵湖。它们犹如两个巨大的绿色聚宝盆,将青藏高原山川流淌出的涓涓清水,汇聚成一湖碧水,养育着生活在黄河流域75.2万平方公里大地上1.26亿中华儿女。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黄河零公里”处景色。
措哇尕则山(或巴颜郎玛山)脚下,祖辈生活在这里的玛多县扎陵湖乡擦泽村的127名村民,如今承担起了保护鄂陵湖生态的神圣使命。他们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守护着鄂陵湖的生态安全、守护着“三江源”。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鄂陵湖一隅。
9年前,玛多县扎陵湖乡擦泽村村民格日杰布,成为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生态管护员,其主要职责是管护鄂陵湖、扎陵湖最高点——“黄河源头”纪念碑周边的生态环境。9年间,格日杰布风雨无阻,始终如一,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能为包括宁夏人民在内的黄河流域人民保护好母亲河源头生态,格日杰布很自豪。“这里是我们的家乡,也是全国人民的家乡,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守护好鄂陵湖每一滴水、每一寸草地、每一只野生动物。”格日杰布坚定地说。
雪后,“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风光旖旎。
“永保亿万炎黄子孙喝上黄河母亲的乳汁,是我们每个青海人民的使命和职责!”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黄河源园区综合部部长仁青多杰充满深情地说。
滔滔黄河、巍巍长江养育着中华民族,守护好“三江源”、守护好“中华水塔”万生优配,永远在路上。(宁夏日报记者鲁延宏/文/图/视频)
博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